TCP与UDP
TCP/IP 中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传输层协议,分别是 TCP 和 UDP。来看看传输层位于OSI七层协议和TCP/IP四层协议的位置:
TCP | UDP | |
---|---|---|
可靠性 | 可靠 | 不可靠 |
连接性 | 面向连接 | 无连接 |
报文 | 面向字节流 | 面向报文传输 |
效率 | 传输效率低 | 传输效率高 |
双工性 | 全双工通信 | 一对一、一对多、多对一、多对多 |
流量控制 | 滑动窗口 | 无 |
拥塞控制 | 慢开始、拥塞避免、快重传、快恢复 | 无 |
传输速度 | 慢 | 快 |
应用场景 | 对效率要求低,对安全性、准确性要求高的传输 | 对效率要求高,准确性要求低的 |
TCP
TCP 是面向连接的、可靠的流协议。流就是指不间断的数据结构,当应用程序采用 TCP 发送消息时,虽然可以保证发送的顺序,但还是犹如没有任何间隔的数据流发送给接收端。TCP是面向面向字节流,虽然应用程序和TCP的交互是一次一个数据块(大小不等),但TCP把应用程序看成是一连串的无结构的字节流。TCP有一个缓冲,当应用程序传送的数据块太长,TCP就可以把它划分短一些再传送。
TCP 为提供可靠性传输,实行“顺序控制”或“重发控制”机制。此外还具备“流控制(流量控制)”、“拥塞控制”、提高网络利用率等众多功能。
TCP有以下特点:
- TCP充分地实现了数据传输时各种控制功能,可以进行丢包时的重发控制,还可以对次序乱掉的分包进行顺序控制。而这些在 UDP 中都没有。
- 此外,TCP 作为一种面向有连接的协议,只有在确认通信对端存在时才会发送数据,从而可以控制通信流量的浪费。
- 根据 TCP 的这些机制,在 IP 这种无连接的网络上也能够实现高可靠性的通信( 主要通过检验和、序列号、确认应答、重发控制、连接管理以及窗口控制等机制实现)。
UDP
UDP 是面向报文的,所谓面向报文,是指面向报文的传输方式是应用层交给UDP多长的报文,UDP就照样发送,即一次发送一个报文。因此,应用程序必须选择合适大小的报文。若报文太长,则IP层需要分片,降低效率。若太短,会是IP太小。 UDP 是不具有可靠性的数据报协议,细微的处理它会交给上层的应用去完成。在 UDP 的情况下,虽然可以确保发送消息的大小,却不能保证消息一定会到达。因此,应用有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重发处理。
UDP有以下特点:
- UDP 不提供复杂的控制机制,利用 IP 提供面向无连接的通信服务。
- 传输途中出现丢包,UDP 也不负责重发。
- 当包的到达顺序出现乱序时,UDP没有纠正的功能。
- 并且它是将应用程序发来的数据在收到的那一刻,立即按照原样发送到网络上的一种机制。即使是出现网络拥堵的情况,UDP 也无法进行流量控制等避免网络拥塞行为。
- 如果需要以上的细节控制,不得不交由采用 UDP 的应用程序去处理。
UDP 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:
- 1.包总量较少的通信(DNS、SNMP等);
- 2.视频、音频等多媒体通信(即时通信);
- 3.限定于 LAN 等特定网络中的应用通信;
- 4.广播通信(广播、多播)。
TCP 和UDP应用
应用层协议 | 应用 | 传输协议 |
---|---|---|
SMTP | 电子邮件 | TCP |
TELNET | 远程终端接入 | |
HTTP (0~2) | 万维网 | |
FTP | 文件传输 | |
DNS | 域名转化 | UDP |
TFTP | 文件传输 | |
NFS | 远程文件服务器 | |
SNMP | 网络管理 |